广东海洋大学:书写沿海乡村振兴新篇章 彰显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

2024-07-18 08:51

为积极响应并深入贯彻广东省、市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成果。近日,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红墨1号团队前往雷州市乌石镇、覃斗镇开展扇贝产业实践调研活动。团队专注于提升我国传统海水养殖产业,特别是扇贝这一优势高值贝类的养殖效率与品质,旨在通过新品种推广与技术赋能,为沿海地区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力,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水产人的责任与担当。


红墨1号团队合照

扇贝是我国第三大海水养殖种类,我国扇贝年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产量占世界扇贝类年养殖产量的80%以上。据《202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2年我国扇贝海水养殖产量为 179万吨,仅次于牡蛎和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查阅相关信息后,企媒创氪了解到,基于此背景,红墨1号团队依托广东海洋大学的科研优势与技术支持及当地“产学研”实践基地,针对当地扇贝养殖的实际情况,提供绿色无公害的扇贝“橙黄1号”种苗、科学的技术指导、配套的技术培训,助力雷州乌石镇、覃斗镇养殖户增收致富。

探寻扇贝养殖核心区域,直面养殖痛点问题

随着扇贝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扇贝养殖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扇贝养殖规模也随之增加。经团队实地调研发现本地品种墨西哥湾扇贝种质退化、缺乏优良种苗、养殖良法匮乏,导致近几年养殖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影响当地扇贝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缺乏良种良法已成为我国扇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良种是我国扇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进新种质,培育新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自主研发优良品种已刻不容缓。


乌石镇伴侣村扇贝吊笼养殖海域

“橙黄1号”——助力沿海乡村振兴的“金宝贝”

广东海洋大学刘志刚教授经过育种技术和培育方法的突破,培育出的扇贝“橙黄1号”新品种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痛点问题。

扇贝“橙黄1号”为墨西哥湾扇贝与渤海红扇贝杂交选育而成的扇贝新品种,壳面一般为橙黄色。其具有渤海红扇贝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又具有墨西哥湾扇贝耐高温、适应南方养殖等优点。养殖周期短,在养殖环境优越、饵料充足的南方海域,只需5到6个月即可养成。

目前,红墨1号团队全程参与新品种的推广,团队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致力于将高校科研成果下沉基层,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推广过程中逐步完善“良种+良法”的养殖模式,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南方高温海域模式的“育繁推一体化”生产技术体系。


扇贝“橙黄1号”与本地墨西哥湾扇贝对比图

以青春之名,赴“双百”之约

突击队队员郑康欣感慨地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有机会踏入湛江海洋养殖产业的深处。从新品种的培育到养殖技术的创新,每一个环节都让我们深感震撼,也让我对湛江这片土地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

姚汶岐也表达了类似的感受:“这次实践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青年学子,肩上所承载的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使命。我相信,唯有真正走进这片土地,才能更好地为它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墨1号团队成员检查藻类培育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红墨1号团队的实践活动暂告一段落,团队成员们都表示不虚此行。团队将继续秉持知行合一的精神,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积极投身于海洋渔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王浩宇)

企媒创氪(V:qmck555):国内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综合服务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官方合作伙伴。

下一篇: 四川农业大学:实地了解滑坡灾害情况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上一篇: 杭州启文中学: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用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