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技巧体教融合比赛暨上海市技巧公开赛在沪圆满落幕
9924 2025-07-24
蓝莓,被誉为“浆果之王”,倍受消费者青睐。因其种植效益高、市场潜力大,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蓝色引擎。然而产业扩容的背后,土壤适配难的隐忧逐渐显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助农”实践团躬身入局,以醋糟再生技术为笔,在广袤田野书写酸土困境的绿色答卷。
做好“土”文章,科技赋能小“莓”好
蓝莓喜欢生长在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中,许多种植户没有进行土壤分析,盲目改土,种下的蓝莓难开花、不结果、产量低,种植成本居高不下。“科技助农”实践团负责人秦方,正是从蓝莓核心产区——连云港赣榆走出的新农人。看着家乡蓝莓种植户遇到难题,秦方第一时间率队开展实地调研,誓用绿色科技反哺这片热土。从赣榆黑林镇到溧水白马镇,再到句容解塘村,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交流300余次,用脚步履行“科技助农”的使命。调研发现,基质栽培已成为江苏地区蓝莓种植的主导方式。与传统土培不同,基质栽培选用天然泥炭、椰糠、珍珠岩等有机材料替代土壤,但是天然泥炭价格昂贵并且不可再生。为降低成本,很多农户使用硫磺粉等化学试剂调酸,造成土壤板结、养分流失,而句容地区部分农户常使用鲜醋糟配牛粪种植,但存在烧苗隐患。看来要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需要做好“土”文章,科学调节种植基质的酸度。
醋糟变为宝,构筑生态“绿循环”
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明确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加强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政策的落地,需要科技的助力,让农户既是保护生态的践行者,又是绿色种植的获益者。向农民推广,就要把成本降下来。受到鲜醋糟种植的启发,团队结合学校所在地醋都镇江的地域优势,决定利用醋厂的固废醋糟,改良蓝莓种植基质。团队成员一遍又一遍改变醋糟发酵处理的温度、时间等参数,尝试获得发酵最佳数据。让高湿度醋糟,经过科学处理,从土里来回到土里去,既节能环保,又完成了生态链的闭环。
深化产教融合,锻造新质生产力
只有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才能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在破解难题中增长才干。团队借助学校产学研基地江苏中植生态农林科技集团开展蓝莓醋糟基质田间试验,不断优化最优配比,使基质更加稳定。总经理俞小花介绍,目前,江苏中植生态农林科技集团已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植产业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再回到田间地头,团队依托学院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技术研发、学校产学研基地进行田间试验,专注于蓝莓基质的研究,现已拥有发明专利8项,省级重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以专业知识和钻研精神,探寻醋糟基质的最佳配方,助推蓝莓产业高质发展。
让固废醋糟成为蓝莓种植的良好基料,“科技助农”实践团成员真切领悟到帮助农户增收、产业增效的使命,这股新时代“扎根大地、服务民生”科技兴农力量,正为绿色生产力注入源源动力。(通讯员:黄晓潇、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