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湖南是一块壮怀激烈的土地,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革命摇篮,她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继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度探索如何把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教材、转化为育人力量,逐步构建了由“红色主课堂+红色大寻访+红色微讲谈”合奏的“红色三部曲”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筑牢红色教育主阵地。
一、把握好“红色主课堂”的基础性,推进湖湘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学生党员理论教育培养方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把握好党课这一主渠道,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党员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不同群体,加强分类指导。形成了“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层层讲党课、层层抓理论的授课闭环。在尊重受教育主体的前提下,通过“同读一本书”等形式,组织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除了做好常规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学院还把党课课堂搬进了湖南党史陈列馆、杨开慧故居、任弼时故居等地,邀请专业的红色文化讲解员为学生党员带来了一堂堂鲜活的党课,形成了“理论学习+党史学习”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史教育走深走实,党员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二、激活好“红色大寻访”的主动性,推进湖湘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的实践调查能力培养。自2021年起,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启动“红色寻访”德育实践项目。项目第一期于2021年暑期开展,以组建“学习实践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党员聚焦家乡红色资源,关心挖掘身边老党员的故事,收集整理好素材后,制作成微党课,进行全院展播。“红色寻访”首期活动共探访了湖湘红色资源10处,遴选收集了6位老党员的故事,制作生成了16堂微党课,全院近1000人次观看学习。

项目第二期于2022年暑假推行,采用“个体寻访”与“群体寻访”相结合的方式,建议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以自行走访或者依托“三下乡”暑期实践、党团日活动等载体,开展红色寻访活动,撰写红色寻访札记,以进一步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初心”,更加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以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第二期活动共探寻到红色资源近百处,收获红色寻访札记近200份,刊登优秀札记逾30份,逾3000人次阅读学习;制作红色寻访实践活动纪实展板1份,逾5000人次观摩学习。
三、发挥好“红色微讲谈”的功能性,推进湖湘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提升。在引导学生党员夯实理论根基和加强实践调查能力的基础上,打造“红色月谈”“红色寻访分享会”等载体,鼓励学生党员主动输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精神。学院据此遴选产生10名优秀寻访人,组建第一批院级“红色宣讲团”。下一步,学院将加大对首批“红色宣讲团”成员的培养力度,分专题、有重点、按步骤地进入基层班级、年级开展红色宣讲活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把学生党员摆进去、把学习摆进去、把先进性摆进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做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此外,学院还将整理2022年优秀红色寻访札记成册出版,供更多师生党员群众学习传阅。

真抓实干见实效。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由“红色主课堂+红色大寻访+红色微讲谈”合奏而成的“红色三部曲”学生党员培养模式依托地区特色,整合湖湘资源,拓展形式载体,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实、实践调查强、宣讲能力好的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功能,增强了党员教育的时效性和覆盖性,为学院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党员主动向学、向好的内生动力,提升了学生党员群体综合素质,切实将党员教育成果转化成为了工作动力和实效。(作者:刘锟 温瑶)


